翰墨育桃李 赛课展风姿——中山市第二届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大赛侧记
发布时间: 2021-12-10
点击次数:555
“笔笔有来历,字字有出处。”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,被誉为:无言的诗,无形的舞;无图的画,无声的乐。为探索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规律,推进书法教育研究,提升书法教育质量,2021年12月2日—3日,中山市第二届小学书法课堂教学大赛在东区雍景园小学展开。来自全市各片区的11名选手参赛,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梁雪菊老师及全市近200名老师观摩了此次比赛。
演绎书法,传承文化
本次大赛设三个项目:课堂教学,课后说课,三笔字书写。
一字一星辰,一纸一乾坤。课堂教学环节,11位选手深厚的书法功底、清晰的笔画运行范写、直观的微课、精美的板书设计,都让台下的老师赞叹不已!
品汉字结构之美,得法天地自然,感受书法“因字造型”,学以致用实践例字练习、集字创作,书法老师教会学生的不仅是汉字书写要点,更是凝神静气、带着敬畏之心书写汉字的心态,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如:叶佰胜老师不时提醒学生“提笔即练字”,注意书写姿势;梁育波老师引导学生观察“改”“效”特点,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如同中国人会伸缩、懂避让;李武耀老师引导学生尝试在米字格、无米格写“春”“泰”,使学生书写汉字做到心中有格;岳增武老师通过示字旁讲解引导学生了解“达礼知福”的意义……
在选手们的讲授中,学生静下心来,一笔一画书写,字迹或遒劲,或秀气,或稚嫩,每个人都在聚精会神书写自己的作品。整个会场鸦雀无声,大家沉浸在这不急不躁飘扬自然的书法课堂中。
研究教材,阐述教法
12月3日下午,11位参赛选手围绕教材分析、教学目标、重难点、教学过程、课后反思进行了说课。分析教材,谈及笔法与字法及附带文化信息;分析学情,学生年段特点及习得基础了然于心;分析课堂得失,针对目标达成及重难点突破反思教学策略。
艺术来源于生活,又高于生活,如何将书法艺术自然渗透在书法课堂中,让学生爱上书法,需要每一位书法老师学习课标、研究教材、优化教法。
墨染才华,提笔生花
三笔字(钢笔字、毛笔字、粉笔字)是书法教师的基本功,是传授知识,传播审美,塑造自我形象的重要载体。三笔字书写环节,为保证公平公正,本次大赛采取了现场拆封书写内容,打乱选手序号,评委回避的规则。
11位选手精神专注,凝神运气,纵横挥洒,笔墨飞舞间,一幅幅或清新飘逸或苍劲有力的作品展现在眼前。十年磨一剑,一手行云流水的好字背后是长年累月艰苦的磨砺。观摩者流连其间,称赞不已;五位评委细致研究,公正评判。
大道至简,深思笃行
最后,梁雪菊老师对此次大赛进行了点评,对11位选手的精心设计、精彩呈现给予了高度评价,充分肯定了各位选手的专业素养,用书法的审美观察世界、用书法的思维思考生活、用书法的语言表达自我。同时梁老师也指出老师们要注意课堂的节奏及用语,注意取舍,体现学科本色。
翰墨飘香扬童趣,发挥桃李作芳华。中山市书法教师将永怀严谨与谦恭,深思笃行去探寻那大道至简、文化育人的教学境界!
来源:中山教育信息港
撰稿: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



